查看原文
其他

人物 | 池煜华:76年的守望与等待!

池氏网 池氏网 2019-08-14

推荐阅读:池氏文化精粹辑要(2018年9月1日收录)


池氏网推荐语:


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!


76年的守望与等待!


池煜华(又:池育华),2005年逝世,整整76年的等待!


感人事迹传遍全国,其故事为背景的《镜子》影视剧搬上了荧屏,她对爱情的执著感人事迹在全国传唱!


如今,池煜(育)华的塑像就竖立在兴国的博物馆里,成为一座井冈红色望夫石




池煜华90余岁时照片


01


七十年的守望:烈士李才莲与池煜华的感人爱情故事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h0327fuyk2q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电视专题片


02



著名拥军模范池煜华(池育华)老人 


池煜华丈夫李才莲烈士画像


2005年4月24日8时30分,在兴国县茶园乡教富村,红军遗孀池育华安详地闭上了眼睛,带着对丈夫李才莲的深情眷恋走完了95年的人生历程,而她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将更加激励将军县的儿女。


临终前,她拉着养子李左高的手说:“才莲会回来的,你要好好搞好生产。”


池育华是1935年壮烈牺牲的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委员、少共中央分局书记李才莲烈士的妻子。


池育华,1910年生,原名池煜华,娘家名叫池成秀,当地人习惯叫她成秀子。


1919年,9岁的池育华在茶园乡教富村的李家当了童养媳,她的“丈夫”就是比她小3岁的李才莲;


1928年他们算是正式成了夫妻,新婚第3天,李才莲就离家参加革命。


1933年6月,两人在宁都相聚6天。分别时, 李才莲叮嘱池育华:如果哪一天别人说我牺牲了,你千万不要相信,你要等着我。革命成功了,我一定会回家!


他送给妻子一面镶有木框的小镜子为信物。


1934年,李才莲同项英、陈毅、瞿秋白、毛泽覃等11人一道,被任命为苏区中央分局委员,红军长征北上后,留守在中央苏区打游击战。


1935年, 李才莲在瑞金铜钵山壮烈牺牲,年仅22岁。


而池育华回到教富村后,苏区时担任过县巡视员,解放后参加了八一革命军政大学,当过乡村妇女干部。



用自己的努力工作等待李才莲的回来,在担任厂长、妇女主任期间,她获得过“土改积极分子”、“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”、“ 三八红旗手”等多项荣誉称号,她时常告诫人们要好好工作;善良的她先后收养了4名孤儿。


几十年过去了, 李才莲杳无音讯,岁月在漫长的等待中流逝。



池育华每天在丈夫送给她的那面小镜子前梳呀梳,青丝梳成了白发;



每日在老屋前的门槛上望呀望,一尺多高的木门槛上磨出了一个巨大的豁口


当有人告诉她李才莲牺牲的消息时,池育华十分坚定地否认:“错了,你们搞错了!李才莲没有死,他还活着!”


这一守望竟达76年。


这位深情“红嫂”的事迹在赣南这块红土地上引起巨大的反响,许多党团员都聆听过她的故事,更多的人牵挂她的生活。


1999年,上海市民政局捐资1.2万元为她盖了新房,辽宁大连的一家房地产公司为她捐了3000元,江西蓝天职业学院为她捎来了2000元生活费等。


池煜华与媒体记者合影


《人民日报·华东新闻》、中央电视台、《江西日报》、《赣南日报》等媒体都刊发了她的新闻。


2003年,以池育华的故事为题材的纪录片《老镜子》一举获得第21届金鹰奖


2005年,中央电视台《 走遍中国》专题组再次以《兴国记忆》为题聚焦这位老人。





03



红军“望夫石”——池育华 


有一种爱情叫守候。


2005年4月24日8时30分,95岁的江西兴国县农妇池煜华最后看了一眼那条她守望了76年的山路,永远地闭上了双眼。


这条小路上依旧没有她的爱人李才莲的身影。李才莲是苏区红军高级将领,当时与项英、陈毅、瞿秋白等人的地位差不多。但在22岁时牺牲了。


池煜华一生都不相信,执著地认定丈夫仍活在世上。为此,她一生都在做一件事,每天倚门而望,盼望着爱人会突然出现在那条山路上。


他们的爱情太扎心,被网友评价为真挚爱情的化身。


池煜华故事改编影视剧剧照


池煜华比李才莲大三岁,她是他家的童养媳,她9岁就嫁给了6岁时的李才莲。所以他们青梅竹马一起长大。


李才莲也是贫苦农家出身,父亲很开明,借钱供他读书;15岁他加入了农会并入党,还参加了兴国暴动,走上革命道路。


1928年16岁的李才莲与池煜华正式结婚。新婚第三天早晨,池煜华悄悄地送参加红军的丈夫上前线。


李才莲叮嘱她说:守好家、多识字。不要轻信谣言,等我回来。望着李才莲走出村口,池煜华的眼泪止不住地流。


池煜华故事改编影视剧剧照


1934年,李才莲调到江西瑞金,担任了少先队中央总队长,此时他才21岁。李才莲也常想念池煜华。


1934年9月,他到兴国老家开展工作。因为太忙,路过家门而不能入,只在临行前寄信叫池煜华到县城见一面。但是等池煜华接到信时,早已过了信上约定的见面时间。


1934年10月,李才莲已成为一名苏区的高级领导。


1935年李才莲与项英、 陈毅握手分别。作为中央分局最年轻的委员,他的任务是率部突围。就在一次掩护战友突围的战斗中,他的警卫班副班长叛变,从背后开枪杀害了22岁的李才莲。


烈士李才莲画像


池煜华故事改编影视剧剧照


自学认字、写信——痴心寻夫


丈夫走后,池煜华一直记得他的叮嘱,孝敬公婆,并学会了认字、写信。


李才莲参加革命两年后,曾经在上犹县营前区给家里的六个亲戚写了信,却没有给自己的妻子池煜华写信。


她跑去探望他时,非常不满地质问:为什么能够给大家写信,却不能给自己的爱人写封信。


李才莲歉疚地说:你不识字,给你写信也是别人看。你如果能够学点文化,能够看信写信,我就天天给你写信。


池煜华告诉我这件事情时,满含眼泪。她伤心地回到家里,天天自学。当她学会了写信后,丈夫却音讯全无,她给丈夫写的信,不知道该往哪里寄了。


池煜华寻夫的数十年里,写了许多信,寄出去后都是石沉大海。


池煜华亲笔信


直到送走了老人,她四处打听丈夫的下落。有人说他跟红军长征了,也有人说他牺牲了。池育华想起丈夫的叮咛,不要轻信谣言


她决定自己去寻找丈夫。她历时一年时间,一路乞讨,寻遍整个赣南山区。有认识李才莲的人见她如此痴情,怕她受到打击,骗她说,李才莲突围后追红军主力去了。


她在寻找时,还看到了一张陈旧的敌人悬赏捉拿李才莲的布告,这使她看到了希望。她返回家中,开始了漫长的爱的守候。


1949年9月,兴国县城都解放了,李才莲还没有回家。池煜华甚至给毛泽东写过信。毛泽东把信转给全国妇联处理。全国妇联回信,鼓励她在家好好生产、工作,将来李才莲会回来看她。


这些话,明眼人一看,就是鼓励和安慰她的客套话,但文化粗浅的池煜华却如同接到了“圣旨”,相信丈夫还活着,执行着党安排的特殊任务,暂时无法回来与她团聚。


池煜华甚至把民政部门每月发给她的烈士抚恤金,认为是丈夫寄来的生活费。


1983年,民政部终于查实李才莲已在1935年牺牲,但池煜华根本不相信,依然在等着丈夫归来。


池煜华始终不相信丈夫牺牲的消息。


直到临终前不久,她还挣扎着来到烈士英名碑前,颤巍巍地摸索着23179名烈士的英名,从中寻找着丈夫的名字。


这一寻、这一等,就是76年。


永远的眺望


04



兴国县茶园乡教富村河塘村小组风光




精彩由您续写:

微信热线:hackchi;263656393

邮箱:hackchi@qq.com;263656393@qq.com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